首頁 → 園林城市 → 城市風采 → 國家園林城市(城區) ![]() |
|
國家園林城市系列之:花樣夏都 綠意西寧
日期:2008-11-06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 我要評論()
西寧,地處青藏高原過渡地帶,是漢、藏、回、蒙古、土、撒拉等眾多民族的家園,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作為青海省省會,西寧的生態建設和城市園林是全省的示范和窗口,為青海省城市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長期以來,由于受自然氣候等諸多因素制約,西寧市是一個缺林少綠的城市。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西寧的城市園林綠化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快速發展!笆濉逼陂g,西寧市委、市政府實施了擴市提位戰略,提出了把西寧建設成為“山清水秀、人民富裕、文明開放”的具有特色的青藏高原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標。2003年,西寧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奮斗目標。他們廣泛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加大綠化建設投資力度,全面開展市區園林建設,道路水系綠化,南北兩山風景林建設和郊縣大環境治理,城市綠化實現了快速發展,形成了點、線、面、環相結合的綠地布局和喬、灌、花、草合理配置的綠化格局,大幅增加了城市綠地總量,提高了綠化建設和管理養護水平,使城市環境有了明顯改善,進一步增強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 今日西寧,猶如一座繁花似錦、姹紫嫣紅的文化大花園。紛繁燦爛,芳香四溢,令人驚異叫絕,令人沉醉忘返。 科學規劃 突出特色 提升城市園林文化品位 西寧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的原則,著力體現高原城市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樹立精品意識,努力提高園林綠化規劃、建設水平,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園林綠化體系。 規劃建綠,科學制定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2000年以前,西寧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僅有20%%,人均公共綠地僅為4平方米。為了改變這種落后局面,西寧市根據原建設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綱要》要求和西寧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組織編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明確各類綠地范圍和保護控制線,確定了以濱河綠帶、綠色走廊為骨架,城區綠地為核心,兩山風景林為背景的綠地系統格局。將綠化植物品種引進、古樹名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一并納入規劃。突出區域特色,努力建設高原山水園林城市 西寧市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接壤地帶,是黃河的源頭地區。境內三川一水,四周環山,山體與谷地呼應,地貌豐富,風格獨特。西寧市圍繞“作道路文、唱山水歌、造特色園、創園林城”的主題,充分擴展綠地,完善園林設施,巧建景點小品,美化市容市貌,努力建設高原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以“增綠量、上水平、出精品”為宗旨,打造出百余處遍布全市的精品園林綠地。以三川一水為“紐帶”,結合治理工程,貫穿全市河水堤岸建成200余公頃的濱河游園,與兩岸建筑及橋梁融為一體,形成城市“風景廊”。以四周山體為“背景”,大力營造防護林,廣植樹木,建成了10.3萬畝的山地防護林,努力形成郁郁蔥蔥、山花爛漫的城市生態綠色屏障。發揮優勢,挖掘內涵,提升城市園林文化品位 西寧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不僅注重美化城市的外在形象,還特別注重體現城市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 一是堅持“文化建園”的道路和方向。西寧市注重挖掘文化內涵與特色,傳承歷史文脈,吸收新的理念。新建了文化公園、南涼虎臺遺址公園、青唐城遺址公園、魯青公園、湟水森林公園、西山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等展現當地特色與歷史文化主題的公園和景區。 二是植物配置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培植鄉土花卉、鄉土樹種。以市花丁香為主打品種,形成了丁香園、丁香街、丁香路、丁香廣場等富有代表性的特色綠地。同時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完善保護措施,豐富植物景觀。 三是深化園林的意境,體現西寧文化的厚重感。把一些反映歷史文化的詩文書畫以不同的表現方式載入園林景觀。在基本維持原貌的基礎上,對馨廬(馬步芳公館)、山陜會館、城隍廟進行了全面整修。注重民族特色與地方文化的發掘與提升,加強文物古跡的保護與修繕,增加了游覽景點。 四是充分利用豐富的高原城市人文資源。自2002年以來,西寧市連續組織舉辦“中國·郁金香節”、“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青海民族文化旅游節”等重大活動,體現了“以花為媒、政府搭臺、經貿旅游唱戲”的宗旨,全面提升了園林城市的品位。每年8月在城市綠地廣場組織和舉辦大型群眾廣場文化月活動,進一步拓展了西寧市民健身休閑和文化活動的空間,使文化與園林高度融合,塑造起“中國夏都”的良好形象。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西寧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