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理論研究 ![]() |
|
普陀山景區衛生死角清理的幾點思考
日期:2008-03-31 來源:浙江普陀山管委會 作者: 我要評論()
“海天佛國”普陀山不僅以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享譽中外,而且整潔優美的景區旅游環境在海內外也贏得了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近年來,普陀山管委會和衛生管理部門加大了對景區環境衛生的整治力度,加強日常道路清掃、污水排放和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工作,并通過實施重點景區環衛設施升級換代、生活垃圾出山工程、門前衛生三包制度等措施,致使景區環境衛生在年游客量10%以上增長的前提下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整潔標準,不僅先后榮獲全球優秀生態旅游景區、國家級衛生山等殊榮,ISO14000國家風景名勝區等稱號,還年年在舟山市環境衛生考核中名列第一。但由于主客觀的原因,景區內有時仍存在一些衛生死角,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現就如何清理景區衛生死角工作談幾點不成熟的意見。 一、概況 普陀山的衛生死角主要分布在寺院、分散居民居住地、暫住人口密集區和建筑工地(棚)等區域,具體如大乘庵周邊,觀音洞、善財洞、梵音洞、梅福庵原垃圾傾倒地等處,中山菜地、桔園等,這些地方雖多次清理,但屢清屢積現象依然存在,且日漸嚴重。衛生死角的存在影響了景區的整體旅游環境環境,需要加以重視。 二、存在原因 分析衛生死角存在的原因,結合工作實際,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地理條件限制。以上衛生死角區域大多位置偏遠、山路難行,生活垃圾難以進行收集,造成了垃圾的隨意傾倒,時間一長便形成了垃圾堆埋場,有些人在傾倒中甚至專找難以發現的偏僻角落,使得垃圾發現難、處理難,時間一長便形成了死角;二是有些居民環保意識不強。上述衛生死角存在區域中以外來人口、無固定職業、老年人為主,普遍衛生習慣較差,隨手扔垃圾、任意倒垃圾已經形成習慣。同時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有關學習教育很難進行,造成了教育盲區;三是旅游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管理漏洞。隨著普陀山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的涌入給管理帶來一定難度。同時,個別本地人大局觀念不強,加上對景區內的菜地和桔園改造一時難以實現,致使生活垃圾集存于此;四是規章制度不健全。目前,《普陀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辦法》和《風景名勝區條例》兩部法規已正式實施,但法規內容過于籠統,對破壞景區環境衛生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使有些單位和個人覺得無關緊要,起不到懲戒的作用。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不夠,出現時緊時松的現象,使衛生死角時有回潮。 四、幾點建議 針對以上原因,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進行治理。 一是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環保意識。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媒體,結合全員教育培訓年、提高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等活動,大力宣講環境衛生,引導人們克服陋習、陋規,做文明人,辦文明事,提高綜合素質。培養一批志愿者,深入上述產生垃圾死角區域,采用發資料、個別講解等形式對居民進行深入淺出的宣傳教育,以求達到良好的成效。 二是建立投訴舉報機制,加強環衛監管。針對不自覺的個別單位或個人,在加強督促檢查的同時,充分發動群眾,對這部分人的行為進行監督,設立舉報獎勵機制,鼓勵全山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衛生的管理之中。同時,制定出臺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辦法,行政執法分局要加強日常監管,確保景區景容景貌整潔、美觀。 三是完善各項法規條例,落實制度長效機制。在實施“門前三包”制度的基礎上,將衛生保潔區域范圍進一步擴大,細化職責,明確責任。加強對寺院生活垃圾的管理,讓僧尼主動參與到保護環境衛生的行列中,改變原有的生活習慣,自覺到指定地點傾倒垃圾。同時,在原來的基礎上采用先治理后包干的方法,在那些已經形成死角的地方加大管理力度,先清理后綠化;對那些屢次違法傾倒垃圾的人要加大處罰力度,采用強制措施;對偏遠、稀散的地方,要增加環衛設施和人手,確保生活垃圾收得到、運得出。廣泛征收環保志愿者,定期進行義務勞動,清理白色垃圾,從源頭上堵住污染,使衛生死角得到徹底清除。 四是繼續向公眾發放公益環保袋。去年,管委會向來山香游客發放了一批公益環保袋,確實起到了較好的效果,景區衛生死角明顯減少。今年應以推崇綠色奧運為主旨,倡導廣大市民樹立環保理念,加大環衛投入,繼續向來山香游客發放公益環保袋,努力從改變身邊的小習慣做起,積極支持和宣傳國家有關環保政策,自覺擔負起支持生態環保和節能減排的責任,并用自身的行動感染他人,喚起更多人對搞好景區環境衛生的重視,推進普陀山創建文明景區和生態景區活動向縱深發展。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