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兩重天 特色小鎮尋動能
“特色是小城鎮的生命線。我認為沒有特色寧愿留白,留下這個空間。建設特色小鎮,建筑商和開發商應該說不費什么力氣,但運營這樣一個生態體系,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地方政府要注意,不要一哄而上,尤其不能在特色小鎮下面搞很多形象工程。”馮奎說道。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認為,特色小鎮的核心要義在于如何讓產業轉型、升級,以適應新的發展需求。
“盡管在國家政策利好的刺激下,特色小鎮的培育構建已經在全國遍地撒種,但是能否讓特色小鎮圓滿地遍地開花,還需要各地政府、開發企業、運營商、投資商、規劃機構等多方共同協作。”劉志峰說。
馮奎建議,將特色小鎮正式列入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總體規劃中去;加強規劃指導與規劃人才培訓,變“補磚頭”為“補人頭”;正面與反面兩手抓,分析一些優秀案例和失敗案例;抓住突出問題,推動各類社會資本支持特色小鎮發展;完善優化支持特色小鎮發展的各項政策。
克服困難繼續向前
古北水鎮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項目是古北口鎮于2014年正式運營的。借助該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當地在服務項目、延伸產業鏈上下功夫,又加大一、三產業融合,發展了“一村一品”主導產業。
旅游“火”了,經濟也“活”了。如河西村、湯河村的民俗旅游業得到大力推進,龍洋村的設施蔬菜農業、楊莊子村的冬棗采摘農業、北臺村的大蔥特色種植、北甸子村的特色小雜糧種植、潮關村的葡萄種植產業等,都得到了快速發展。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特色小鎮也是如此。
“很多方面是需要支出的。基礎設施要建設、路要修到位、污染要整治、污染環境要處理,以及生產結構調整、生產新技術的運用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的。”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廣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還有加工體系培育、產業體系培育、休閑農莊建設、家庭農場培育,或者說現在專業化的、能很好進入市場的生產,如一村一品。在此基礎上還要搞加工,加之銷售體系等等都需要投入。”何廣文告訴記者。
“空港小鎮”李哥莊鎮副鎮長宋彬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融資難是最大的瓶頸。李哥莊鎮每年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資金大約在2.5到3億元。按照現行體制,鎮級不允許有融資平臺,而以鎮里的財力又拿不出這么多錢。”
宋彬表示,希望從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支持新生中小城市和特大鎮設立小城市經營投融資平臺,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向金融機構融資等方式,對小城市資產進行集聚、重組和營運,有效解決建設資金問題。
特色小鎮的建設運營過程也充滿了體制機制的創新。古北口鎮總結道,創新主要體現在項目規劃立足于保護與開發協調發展;多方注資,共擔風險收益;政企合作順暢,各方責權利清晰;多渠道保障搬遷村民利益;重構新型的社區關系。
同時,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如交通出現擁堵、基礎設施仍顯薄弱、土地指標限制產業發展等。古北口鎮依然有信心,到202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9.4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萬元,進一步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