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趙樹叢:新常態要更好地抓生態
新常態讓出了許多空間和容量,使我們更有條件加強生態建設,更有精力打生態攻堅戰。要搶抓機遇,適應新常態,推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新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要求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新常態,既是形勢判斷,也是現實把握;既是發展邏輯,也是客觀規律。新常態,呈現出諸多趨勢性變化,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新常態,必須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有力地抓好生態建設,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從生態環境現狀看,我國是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這些年高速發展中對自然環境有很多“透支”,目前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生態壓力劇增。新常態是經濟減速轉型提質的新階段,必然是生態減壓增量提質的新契機。更好地抓生態,必須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和自然保護,切實做好生態領域的還欠賬、增容量、提質量的文章,解決好突出的生態問題,提高我國生態的承載能力。
從人民群眾需求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老百姓對改善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更好地抓生態,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牢固樹立抓生態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態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大力推進生態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迫切需求。
從國際發展形勢看,生態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重大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已經演變成一個政治問題。同時,生態是國際社會能夠求得最大公約數的領域,也是國際合作日益廣泛的領域。更好地抓生態,必須在國際的多邊和雙邊場合,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增進共識、加強合作,爭取話語權、擴大影響力,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我服務。
從各國經驗教訓看,先破壞、后治理,重利用、輕保護,必然導致資源趨緊、環境污染、生態退化等問題,經濟發展必然會出現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局面。更好地抓生態,必須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把生態建設作為推進新常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謀劃和實施好一批新的生態工程,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
新常態讓出了許多空間和容量,使我們更有條件加強生態建設,更有精力打生態攻堅戰。我們務林人要搶抓機遇,適應新常態,推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新發展。要加大自然生態保護力度,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全面優化生態空間規劃布局,劃定和堅守林地、濕地、沙地和物種紅線。要大力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擴大天然林保護覆蓋面,搞好新一輪退耕還林。要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拓展農民增收致富的途徑,努力實現靠山增收、依林致富的目標。要切實推進國有林場、重點國有林區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優化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要不斷完善林業法律法規和制度機制,強化林業執法和普法工作,推進依法治林進程。
——國家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樹叢日前在局黨組中心組學習會上說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擬建設世界級森林城市群
記者從在佛山舉辦的全省綠委辦主任暨部門綠化和森林小鎮建設座談會了解到,廣東省將主動對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森林城市群。【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
2017綠色發展與生態建設典范案例征集
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建立優質綠色品牌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的追求。各級黨委、政府以“生態規劃、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的典型性案例為基礎,通過自薦、媒體推薦、上級引薦的方式,本著自主、自愿參與的原則展開。【詳細】
北京綠化企業將參與雄安新區生態建設
5月3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參加了北京市綠化企業參與雄安新區生態建設座談會。此次會議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河北省林業廳、保定市林業局聯合組織召開。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局造林營林處與河北省林業廳、保定市林業局以及10余家北京市種苗、科技、設計、綠化建設等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