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城鎮化進程中的資源環境問題研究
2014-05-30 09:45:07 來源:環境保護 瀏覽次數:
進一步而言,我們也不能僅僅關注城鎮化資源環境影響的物質層面,還要關注其社會層面。一個客觀的事實是,我國城鎮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其內部也在急劇分化,資源與環境空間占有和分配的不平等在加劇,不受節制的資源占有、消耗和揮霍與為了有限的資源苦苦掙扎的現象同時并存,城鎮內部出現新的二元矛盾。特別是,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產城融合不緊密,產業集聚與人口集聚不同步。被統計為城鎮人口的2.34億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未能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包括環境服務。他們在消耗有限資源的同時,還承受了更多的環境衰退的影響,在生產生活過程中遭受相對較多的__環境危害。這樣一種狀況無疑也是城鎮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質量改善的重要隱患。
因此,迄今為止的我國城鎮化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多種意義上都面臨著更為明顯、更加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城鎮化。必須對此予以正視并花大力氣加以解決,緊緊圍繞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通過加強制度建設推進綠色城鎮化
在社會學意義上,《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等文件的制定和實施,體現了人和社會能動性的發揮,直接指向了我國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制度建設滯后問題。前文已述,城鎮化的資源環境影響是雙向的、有規律可循的。國內外城鎮化實踐所積累的經驗和教訓,使得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最大程度地控制城鎮化對于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最大程度地發揮其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成為一件可能的事情,而實現這一可能的最重要路徑就是加速推進制度建設,促進社會組織制度體系轉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談到生態文明建設時強調指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第二十七章也專門指出,要完善推動城鎮化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說,《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等文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制度建設框架,但是在實踐中我們仍然需要依據這些文件更加具體、更加系統地予以持續推進。
一是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必須著眼于城鎮化資源環境影響的復合性,注意全方位地協調城鎮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既要考慮到根據不同的生態環境條件控制各城鎮人口數量、占地規模、產業布局和生產生活排放等,從而控制城鎮內部的資源環境問題,改進城鎮自身的環境質量;又要考慮城鎮發展對于周邊區域的資源環境影響,防止簡單的污染輸出和污染產業轉移以及由此造成的環境不公正現象,統籌規劃市區、城郊和周邊鄉村發展;還要考慮城鎮發展對于我國乃至世界整體的資源環境系統影響。城鎮發展在消耗全國各地資源并占用整體環境空間的同時,應該讓全民受益,實現共同發展。為此,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城鎮發展;進一步將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落到實處,特別是要加快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同時高度重視農村環境整治和建設,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二是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要關注城鎮發展全過程的資源環境影響,將制度建設貫穿于城鎮發展的各個環節。在城鎮規劃環節就要加強制度約束,保障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穩定性,加強城市群規劃與城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的銜接,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城鎮建設環節,要大力改進基礎設施建設,盡量不破壞或少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確保不降低生態環境的凈化能力,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噪聲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廢污染等,同時大力推廣使用節能低碳環保建筑材料,著力減少資源消耗。在城鎮運行環節,要努力控制生產生活各領域的能源資源消耗,發明推廣新型能源資源,減少污染排放,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__型社會。在城鎮輻射環節,要輸出城鎮生活的正能量,遏制基于城鎮的消費主義思潮,不斷完善生態補償制度,大力建設城鎮發展共同體,努力促進與城鎮關聯區域的共同發展,保障整個社會系統的生態環境安全。
三是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要關注城鎮社會系統的各個領域,推動形成復合性、整體性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力量。推進綠色城鎮化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工程,單靠環境保護部門、單靠環境政策,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使環境保護部門有效參與綜合決策,必須使環境政策體現在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各個領域的政策設計之中,必須全面推進組織制度體系轉型。在經濟領域,特別是要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充分利用好市場機制。“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能源資源價格體系完善,堅持能源資源有償使用和鼓勵節約、激勵創新原則,推動環境污染成本內部化和基于市場機制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社會領域,尤其要注重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大力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完善群眾環境權益保障機制,大力促進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在政治領域,關鍵是完善綜合決策機制,切實保障綠色城鎮化進入決策議程,得到充分重視;同時要實行最嚴格的環境監管制度,保障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的獨立性,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大力完善環境監測和評估,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問責,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文化領域,要繼續加強宣傳教育,有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并將該理念全面融入城鎮發展,倡導綠色生產、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