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城市群并非規劃出來而是自然形成
專訪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
一個城市的經濟規模應超過25萬人,這樣產業鏈條比較長,各種功能比較完善,才能夠循環起來。
城市人口在30萬-50萬之間比較合適,最少得30萬,比較經濟的是50萬人的城市規模。
發展城市群,大城市的膨脹速度就會慢下來。而發展城市群就要重點發展區域中心城市。
和一般單純從經濟學角度研究中國城鎮化問題的學者不同,肖金成觀察城鎮化問題的時候,還多了一個國土規劃的角度。作為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每年大量的時間都用在到各地的考察上,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前一天,他剛剛考察完長江經濟帶上幾個重要的城市。
肖金成說,我國國土空間很大,但適宜人類生存發展的空間并不大,約60%的國土空間為山地和高原,適宜城市建設和人們生產生活的土地僅有18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的城鎮化一定要立足國情,城市建設要高效集約利用土地,通過規劃完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城鎮化
理想城市規模人口50萬左右
記者:能不能從國土規劃上講講,城鎮化應該遵循什么樣的原則來進行?
肖金成:從全國的層面來看,國土規劃和城鎮化應該有三個方面的統籌關系。
一是人口由分散到集聚的變化。城鎮化就是一個人口聚集的過程。不管城市還是城鎮,它都在聚集人口,不斷發生空間格局的變化。
二是集中程度的變化。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但只有18%的地方適合人類居住。因此城市建設要高效集約利用土地,通過規劃完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我國的大城市過大、中等城市過少、小城鎮過多。根據區域經濟理論,這些都是不太經濟的。現在500萬人口的城市不少,這些城市規模非常大。但有些城市又非常小,有的小城市不到10萬人。
三是城市大小的分布。城市應分不同的層次,一個區域既要有大城市,又要有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體系才比較合理。我發現一個情況,我國的大城市過大、中等城市過少、小城鎮過多。根據區域經濟理論,這些都是不太經濟的。現在500萬人口的城市不少,這些城市規模非常大。但有些城市又非常小,有的小城市不到10萬人,有些小城鎮鎮域人口不過一兩萬人。一個城市的經濟規模應超過25萬人,這樣產業鏈條比較長,各種功能比較完善,才能夠循環起來。城市規模太大,運行成本就會大大提高,同樣也不經濟。
我國的消費水平比較低,我覺得城市人口在30萬-50萬之間比較合適,最少得30萬,比較經濟的是50萬人的城市規模。
地級市
應重點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
記者:大城市過大,小城鎮過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肖金成:超過500萬人的城市,就會出現經常說的大城市病。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生活非常不方便。發展城市群,大城市的膨脹速度就會慢下來。而發展城市群就要重點發展區域中心城市。
記者:什么樣的城市能成為區域中心城市?
肖金成:城市的規模比較大、聚集的人口就比較多,城市功能就比較健全。以縣為例,我國30萬人口以下的縣大概占了30%,50萬以上的縣占30%,30萬-50萬人的縣占了40%。多數縣城的人口規模一般為20萬人左右,很難達到經濟規模。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