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儀三:城市規劃迷失何處
“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都是‘鬼話’”——這種現象有望成為歷史:近日,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有專家指出,城市規劃是“龍頭”,應與法令同效;違反規劃,不遵守規劃,就是違法。建設部部長汪光燾也對目前城市規劃中存在的盲目攀比以及違反國情等問題提出嚴厲批評,并指出,城市規劃要杜絕“城里人下鄉”的趨勢。
主持人:城市規劃中遭詬病最多的問題,一是千城一面,二是洋風勁吹。原來很多風格各異、記錄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特色的古城鎮、老街區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興起的,是一片片林立的高樓和一個個“洋”味十足的社區。城市規劃領域里的“克隆風”似乎越刮越猛。是何道理?
阮儀三:一段時期以來,社會上有一種觀點普遍認為,只有破舊立新才能很好地反映我們建設的偉大成就,因此,很多人把高樓林立看成城市化的象征,把立交橋看成現代化的標志。這種觀念其實很膚淺。我去過很多城市,親眼目睹了一些城市規劃中的怪現狀。比如,某個小城市有座被稱為“新加坡”的立交橋——平地架起一座橋,橋下卻沒有路,根本沒有交通需要,這不是胡來么?再比如,幾乎所有國家的大城市,高樓都是一群群一簇簇地集中建設,為的是節約能源(包括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而我們卻是四處開花,不僅大城市如此,就連中小城市也群起仿效。一方面是人們觀念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政府虛張聲勢的政績觀使然,同時也與開發商的商業利益息息相關。
主持人:城市規劃中,最難的問題大概要屬如何處理“舊”與“新”的關系了。通常認為,“保護”意味著投入多產出少,“創新”則意味著創收。對于決策部門而言,該如何取舍?
阮儀三:在以怎樣的眼光看待老建筑老城區的問題上,我覺得我們需要好好反思。你到歐洲去看看,老城比比皆是。所有的政府機構全在老房子里。而我們呢?幾乎100%是在新房子里辦公,都認為新房子比老房子好。
這里其實反映了我們在城市建設方面存在的認識誤區。首先,對于那些歷史建筑、歷史遺產,是將之看成重要的資源、財富,還是看成垃圾、包袱?我們身邊的好東西其實有很多,問題是缺少一雙發現它們的眼睛。其次,并不是拆掉老房子翻蓋新房子才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唯一辦法。保護老城并不是把所有老的建筑都保護起來,需要保護的只是少數。我們主張的是重點保護、有效保護。對于那些已經延續兩三百年的歷史建筑,不要急于拆毀。不妨留一留,稍做甄別,再行保護。第三,從世界范圍來看,對于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保護,從來都是政府的責任。現在很多地方以財力不足為借口,對老房子不修繕不保護,卻熱衷于建造新樓房。然而,造高樓造大橋動輒幾十億,修歷史建筑的幾十萬卻拿不出來?
所以關鍵還是看政府有沒有長遠的目光,有沒有認識到歷史建筑的文化價值,對它有沒有感情。千萬別以為,保護老建筑就是把錢扔到水里的事,只要運作得當,還是會有回報的,只是這個回報不那么容易立竿見影罷了。最典型的例子是周莊。一開始也是不顧一切要拆,現在保留下來以后每年利潤幾個億,全是靠老房子賺錢。
再從世界范圍來看。上世紀50年代,歐洲各國在經歷了七八年大規模的拆遷浪潮后,開始圍繞是重建老城還是另建新城展開了一場爭論,最后重建古城的聲音占據上風,因為他們意識到,一個沒有自己民族品格、缺少歷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是不可能擁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日本在60年代后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但拆遷潮也只延續了12年。而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延續至今已有25年,摧枯拉朽、推倒重來的勢頭卻似乎仍在蔓延??纯次覀內缃袂宦傻某鞘谢?ldquo;成果”,難道還不值得進行城市規劃的專家、相關政府部門好好反思嗎?
主持人:近兩年,有關城市規劃的爭論時常見諸媒體,比如一些被認為不錯的城市規劃,在另一些專家看來卻無可取之處。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規劃才是好的規劃?這個標準由誰說了算?
阮儀三:規劃理念存在分歧,這是正常的。一個規劃的好與壞,可能還是要由時間來做出評判。但有一個原則:好的規劃一定是適應本國國情,適應傳統文化需要的。我不反對商業化運作,但生搬硬套全盤西化卻是絕不容許?,F在城市千篇一律,某種程度上與近二十年來我們的一些建筑師缺乏傳統文化素養有關。一個好的建筑,一個好的規劃,應該是既富有時代氣息,又能夠體現本土文化特征的,否則必將失掉自己的性格和特色。現在一些地方、一些人已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努力在思考,究竟什么樣的建筑、規劃才既是現代又是中國的。這方面結合得非常成功的例子,我以為當推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用材極富現代感,構思卻非常中國化。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
主持人:城市規劃要真正回歸理性,可能還需假以時日。那么,除了轉變觀念,還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阮儀三:首先,對于城市規劃中的一些非理性行為應該堅決制止。這不僅要求建筑專家放下身段、深入調研、綜合比較,然后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同時,也要求相關部門的決策者保持清醒頭腦,切莫只看眼前利益而付出沉重代價。其次,現有的《城市規劃法》亟待更新。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規劃之所以綿軟無力、執行力差,與有法不依、法不責眾息息相關。比如在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問題上,法國早在1840年就已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保護行為;美國也明確規定,凡是使用20年以上的房子,都屬歷史建筑,如要拆除,必須經過審核批準;日本則將老房子視作國家和城市的形象,規定每7年必須維修一次,否則將采取強制性懲罰措施。反觀我國,別說幾十年,就連存在上百年、擁有悠久歷史的老房子也難逃想拆就拆的命運。當然,中國的情況比較復雜,因此當涉及到具體的歷史建筑的保護時,會碰到一些難題,如產權歸屬不清,維修資金難覓等。但這并不能成為城市規劃違反科學、無序發展的借口。城市規劃必須從長計議、尊重歷史、尊重民意,如此,方能真正走上有序、健康的發展軌道。
編輯:zhaojun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