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仇保興:中國新型城鎮化低碳路徑
2013-08-13 09:20:00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瀏覽次數:
綠色建筑是生態城市的最基礎性構成元素,沒有綠色建筑也就沒有綠色生態城。無論是大的社區還是單幢綠色建筑或是企業建筑,這方面的策略應該是政府先行,多領域推進。第一,要求凡是政府投資、政府補貼的新建建筑,應全面實施綠色建筑標準;第二,對新建的社會公共建筑、商用建筑,鼓勵實施綠色建筑標準;第三,開展本地化綠色建筑的項目示范;第四,鼓勵新建住宅一次性裝修。所有建筑做到一次性裝修完成,而不需要業主再敲敲打打重新裝修,浪費建筑材料;第五,在工業功能區及工業建筑中實施綠色建筑。這樣就能系統全面推進實現綠色建筑系統。
中小城市最有希望
《瞭望》:目前國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交通阻塞是一大問題。多年來,我們一直倡導低碳綠色交通體系建設,但實踐中似乎進展并不明顯,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交通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對此您有怎樣的思考?
仇保興:我們要重視城市規劃的引導作用,編制綜合交通的體系規劃,處理好可達性與低碳出行的關系。按照軌道交通、自行車道、步行、私車機動車道為次序安排交通空間資源。生態城交通不能被汽車所綁架,而要將提高步行、騎車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作為生態城鎮的整體發展目標,至少減少50%的小汽車出行。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每個住宅的規劃和區位設置的標準具體規定為:10分鐘以內的步行距離,能夠抵達發車間距較密的公共交通或地鐵車站;設置完善的鄰里社區服務設施,包括衛生健康、社區中心、小商店等,減少日常服務的遠距離出行頻率。在生態城鎮各種設施的整體布局規劃上,不能出現依賴小汽車的規劃模式和空間布局。
《瞭望》:低碳生態城市建設與發展需要相關技術的支撐。目前,有哪些難點有待突破?
仇保興:緊湊式人性化空間布局和土地的混合使用模式、低碳社會的建立和低碳的文化社會習俗的啟動、產業升級和轉型、能源資源的節約和可循環、綠色建筑、生態保護與建設、綠色交通等,這些都是當前制約綠色建設和生態建設的關鍵技術問題。
《瞭望》:下一階段城鎮化戰略的一個重點是中小城鎮建設,在這一過程中,如何解決低碳生態問題?
仇保興:根據數據分析,城市規模越大人均消耗的能源越多。前幾年有過一個相關估算,一個農民如果轉變成一個城市人,平均能耗將增加3~5倍;如果一個農民直接進入大城市生活,尤其是特大城市,他的能耗將增長5倍;如果進入小城市生活,比如說集鎮,他的能耗增長為一倍。從農村到城市,一個人的能耗為什么會增長那么大呢?
原因在于,在大城市出門每一步需要消耗能源,整個生活、就業、工作模式都依賴能源。在小城鎮,與農村生活接近,人均碳排放、能耗都比城市低得多。這就是抓節能首先要先抓特大型城市的原因,因為大城市是全國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戶。
第二,中國有個傳統,就是小城市學習大城市。比如北京搞綠化帶,全國都會模仿搞綠化帶。不論好的文明行為還是壞的文明風尚,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輻射非常快,因此大城市更有責任擔當起生態城市建設導向的責任。
中小城市最有希望轉變成生態城市。一些國外專家認為,一個生態城市人口不宜超過20萬,因為超過20萬后生態城市有關指標將難以控制,人均生態足跡也將偏大。對于建設中小生態城市,有四步走的開發方案:一、首先要科學地開展城市綠化,利用綠化達到初步的節能減排目的;二、建立針對不同城市的指標體系,有利于在不同等級的城市中開展生態城建設競賽。三、新的城區或者衛星城市建設,首先進行生態化規劃;四、對特定舊城區采取綠色生態化城市改造。
最大問題是社會共識
《瞭望》:目前,在城鎮化低碳化發展中,社會上有一種擔心,一方面,我國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缺乏完善的政策實施效果的評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部門常常因為單純追求政績,而導致相關政策措施過于功利化。實踐中,打著低碳生態名號大拆大建的城市不少,這往往偏離了生態城市建設的正確軌道,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仇保興:要杜絕生態城的“虛假”成分,必須嚴格“生態新城”申報入門條件;建立生態城規劃編制審查制度,充分發揮規劃的調控作用;同時應當注意到,城市規劃是一個過程,對已審批的生態城規劃實施年度檢查,防止規劃實施被房地產商綁架,偏離既定目標;三年為期,對規劃進行回顧修正,有重大內容修改的應報規劃審批機關重新批準;強化對全國各類生態城的評比考核,凡是偏離既定目標或已批準規劃而無法糾正的,應除名并通報批評;制訂中國生態城分級評價體系及檢查評比制度。把生態城迅猛發展的新趨勢納入到一個健康、可控的軌道。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