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峰談“城市文化建設與發展模式”
2013-06-05 09:03:00 來源:人民網 瀏覽次數:
對傳統文化保護的角度來說復建古城也不是最核心的要素,因為傳統文化保護還是傳統的歷史文化內涵性的東西更多一些,所以現代歷史文化名城應該有一個定位,我個人認為歷史文化名城要保護傳承什么的根本要素要有一個很好的規劃。有一小部分仿古或者是修復文物等等措施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因為你是歷史文化名城,你做的建筑就是傳統的,可能適應不了現代城市發展新的格局,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一方面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很多關鍵要素,確確實實去保護。另一方面是要為謀求時尚性、前沿性的人群提供新的空間。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歷史文化名城的做法從純粹歷史文化名城本身的角度來說,分兩個部分比較好:一是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二是在一個新區推動它的發展。回到剛才的問題,歷史文化名城如果很大的話,我們承受不起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所以需要有一個折中,把重點的東西保護起來。促進大繁榮、大發展,這個角度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一般來講歷史文化名城底蘊比較深,觀念比較保守,對新的東西往往比較排斥,但是我們現在發現,新的東西往往是在文化競爭當中處于有利的位置,特別是針對現在的年輕人,如果僅僅是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一些符號、要素,并不能適應現代城市的競爭,所以要促進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還需要有繼往開來的能力,要有創造力。比如在中西部的一些古都,我總是跟他們說,在歷史上的古都并不是像我們今天理解的古都,那是代表著過去,歷史上那個城市都是當時最時尚的,最有活力的,一直往前走的城市,不能夠因為你的城市歷史比較長,你就回頭看,什么東西都想回到古代去,那是錯誤的做法,因為歷史上沒有人這么做,世界上也沒有人這么做。歷史上確實有人保護某些東西,但沒有人一直回頭看,搞很多仿古的建筑。
為了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在老城區確實需要維護城市的歷史風貌,所以需要花很多錢,我覺得這方面確實難度很大。歷史文化名城可能也不是把所有的東西都保留下來,那樣可能會吃不消。
[網友河南中老年文人]:請問嘉賓,世界上那些城市文化建設與發展模式可供我們參考借鑒
[陳少峰]:世界上做得比較好的一些國家或者是城市,本身就是在文化藝術上比較重視的,在傳承方面本身也是做得比較好的,比如像法國、日本,他們都是比較重視傳統的保護和現代發展新格局的設計??傮w上來說,比如像巴黎、東京,都是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像日本的京都在保護方面做得特別好,但是可能要犧牲一些在經濟發展方面的效率,所以這是需要我們自己的選擇。另外我覺得不同的城市應該借鑒不同的經驗,相互之間有不同的經驗,比如說北京確實很需要向東京這樣的城市借鑒一些東西,因為它人口比較多,經濟發展發達,又是首都,和北京比較像,有很多方面他做得不錯,值得我們去學習。很傳統的城市,比如說一些歷史文化名城,也可以借鑒像京都這樣的城市。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德國、英國有一些城市把歷史的元素,特別是工業化時代的的元素和旅游結合起來,這個我們國家現在也在做,只不過我們還缺乏一些系統性,我覺得今后這方面可以加強。
[網友好想去旅游]:您曾說,一個城市應該有自己的文化,競爭力,城市之間不斷的競爭是好事兒。請問陳老師,小城市的文化該如何跟大城市“抗衡”靈魂才不會被吸走?怎樣的城市文化才是有靈魂的?
[陳少峰]:現在有一個趨勢,大城市化,這是一個趨勢,或者叫城市集群化,就是一個大城市,就是一個衛星城,一系列城市群,連成一片,大城市化的格局,應該是目前人口比較多的國家一個基本的走勢。一個城市到底能容納多少人口,城市到底應該多大,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是在我看來,大城市化好像并不是以人們的計劃為轉移,現在有很多人還是走向大城市,特別是年輕人更走向大城市,因為大城市富有活力,經濟、傳媒、夜生活、交往,甚至上學各個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優勢,而且年輕人不會像年齡大的人那樣重視健康等因素,更愿意熱鬧,更愿意有活力、多樣化的特性,所以大城市化肯定是必然的趨勢。
大城市化很重要的特點是把年輕人給吸引走了,把有才能的人給吸引走了,在文化方面也是如此。一個城市如果需要發展文化時需要有一個定位,我最近提出來一個城市應該成為區域的文化中心城市,要不就很難具有競爭力。成為區域的文化中心城市,這個城市需要具備兩點:一是具備中心城市所具有的文化活力,但同時也要有自己的個性。從這個角度來說,真正成為區域的中心城市,都是區域比較大的城市。
這個問題就來了,小城市怎么辦?我覺得小城市很難。到目前為止,小城市除了保護住自己原有的文化傳統之外,可能會利用自己的產業特性去強化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點,很難從整體上和大城市進行文化競爭,但是它可以做一些新的東西,這需要有很好的設計。我最近在廣東某個地方參觀時發現,這個地方有一個產業,各種各樣的燈,是一個現代制造業基地,既有西方文化元素也有中國的文化元素,實際上可以做成一個燈都,但是他們往往會做成沒有文化的,只有交易,什么都圍繞交易。后來我發現,圍繞燈都可以做很多種文化,除了交易文化,會搞很多交易中心,還可以搞燈的歷史文化博覽,可以搞燈會,燈的創意活動,用燈來打扮城市,變成最有特色的城市。還有一些燈用中國結晚上做夜燈,看上去很漂亮,做成一個燈文化,把燈文化做成城市文化的象征,但需要很多文化內涵、創意內涵,這是將來可以做的。當然有的城市代表了比較悠閑,有點鄉村風味的城市,可能需要更多的保留傳統。我想這兩種走向可能是小城市將來在文化競爭中的生存之道。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